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考试大纲
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是在管理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具有企业管理高级岗位资格认定的在职培训,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环节各岗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。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是是以企业内、外运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统称,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分为两类:一是成为管理人员,例如生产主管、采购主管、物料主管、客户服务主管等;二是继续他的专业工作之路,成为供应链管理经理、采购经理、生产计划经理、物料经理、客户服务经理、ERP软件资深顾问师等。
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主要职能包括:1、负责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流程梳理、优化、与IT系统建设指导各环节工作;2、理解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需求并及时交付所需分析结果;3、单位工作的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的撰写;4、辅导企业进行供应链改善活动,主要包括采购管理、物流管理、质量管理、生产管理、贸易与分销渠道管理;5、研究采购及供应链行业领域并进行分析,帮助产出最终可交付成果;6、每月提供物流成本分析报表上交财务经理及销售经理;7、对产品方案给出成本分析报告,并给出方案选择的成本建议;8、与供应链、研发中心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,建立规范的流程,不断完善标准产品成本管理工作,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;9、负责产品建议书、报价数据资料、报价评审等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;10、能够独立完成项目预算报价,包括列元件清单、询价、填报价格。
按照以上岗位职能要求,参考服务外包的行业特点,根据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分析(参见上左图——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(高级)职业能力要求图、上右图——服务外包物业管理师职业能力比例图),分别在外包行业知识、岗位专业知识、沟通能力、计划能力、外语能力、职业道德、法律法规、团队协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内容。
考核目标
一、专业知识
掌握服务外包概念、特征及分类;
了解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;熟悉国家对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;
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工作模式及人才需求特点;了解服务外包常见风险;
熟悉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,了解国际客户在文化、传统、习俗、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差异;
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其特征;了解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战略;
熟悉供应链管理结构分类、基础理论与运营机制;
熟练掌握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、设计原则、基本问题与结构模型;
掌握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与激励机制;
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、程序与方法;
掌握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;
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基本概念;
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;
掌握物流外包与自营的决策分析;
熟练掌握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;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;
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采购的定义、传统的采购模式;
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;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;
了解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分析与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内涵;
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与执行管理系统;
掌握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、原则与指标体系设计;
掌握供应链管理概论;掌握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;
掌握供应链风险的含义、识别、分析与响应;
二、职业技能
掌握正确的语言沟通技巧的能力;
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能力;
掌握制定个人工作计划的能力;掌握计划管理的能力;
掌握外语词汇、词组和语法结构;掌握基本外语阅读以及听说交流的能力;
三、职业素养
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和意义;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;
了解服务外包领域相关法律规定,了解版权、著作权等相关权益保护的常规办法;
了解“团队协作”的意义;了解成为优秀团队成员具备的品格和行为能力;
了解团队协作中的五种机能障碍处理的常规方式;
考核对象
物流管理、通讯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
公司物流管理与计算机部门相关从业人员
考核内容
一、外包概念、特征、分类及职业发展
(一) 外包概念与特征、外包的分类,外包加速发展原因和市场细分;
(二) 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;
(三) 企业外包战略与执行;
(四) 服务外包企业工作模式、用人标准、环境建设;
二、服务外包
(一) 服务外包概念与市场形成;
(二) 服务外包运作与产业政策;
(三) 服务外包市场、流程解析;
(四) 服务外包风险与防范;
三、市场经济特征
(一) 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;
(二) 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其特征;
(三)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战略;
四、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
(一)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;供应链管理的意义;供应链管理的要素;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;
(二) 传统企业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思想存在的问题;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框架;
(三) 供应链结构分类;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;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;
五、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
(一) 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;卫星是供应链和团队供应链的比较;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;生产与计划;库存控制;组织设计;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;
(二)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;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;供应链管理设计的三个层次;供应链设计步骤;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供应链;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;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系统;
(三) 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;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;供应链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;供应链的结构模型;供应链构建的设计策略;供应链构建的设计与优化方法;
六、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
(一) 需求预测修正;订货批量决策;价格波动;短缺博弈;基于分布式的供应商供应模式-HP/DELL汽车;基于分布式的供应商供应模式存在问题;
(二) 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;科学确定订价策略;提高营运管理水平,降低订货成本,缩短提前期;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;
(三) 基于集配中心的运作模式;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;
(四) VMI的基本思想;实施VMI的好处;VMI的实施方法;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;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;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;供应商管理存货的方法;
(五) JMI的基本思想;传统的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;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;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;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过程模型;JMI的优点;
(六) 供应契约;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;供应链的激励机制;
七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
(一)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;
(二)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价值;
(三)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;
(四)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程序与方法;
(五) 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;
八、供应链物流管理
(一) 供应链物流管理基本概念;
(二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;
(三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;
(四) 物流外包与自营的决策分析;
(五)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;
九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
(一)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;
(二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;
(三) 供应商管理库存;
(四) 战略库存控制:工作流管理;
十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
(一) 采购的定义;
(二) 传统的采购模式;
(三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;
(四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采购策略;
(五) 供应商管理;
十一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
(一) 传统生产计划系统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;
(二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;
(三)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;
(四)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;
(五) 大批量定制及延迟制造的供应链生产组织;
十二、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组织设置与运行管理
(一)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分析;
(二) 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内涵;
(三)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;
(四) 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;
十三、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
(一) 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;
(二) 绩效评价理论;
(三)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;
(四) 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;
十四、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
(一) 概论;
(二)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;
(三)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;
(四) 电子化供应链管理;
(五) 基于网络中介的电子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;
十五、供应链风险管理
(一) 供应链风险的含义;
(二) 供应链风险识别;
(三) 供应链风险分析;
(四) 供应链风险响应;
十六、沟通能力与计划能力
(一) 沟通的概念和目的;影响沟通的三个要素;
(二) 沟通的基本技巧;非语言沟通的技巧;
(三) 制定计划的重要性;制定计划必备的要素;制定计划的原则和方法;
(四) 计划管理流程;
十七、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
(一) 学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,学习力的要素,学习力的层次和分类;
(二) 学习力提高的途径、策略和方法;
(三) 理解能力的内容,提高理解力分方法;
(四) 执行力的定义,执行力差的原因,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;
十八、外语能力
(一) 软件服务外包领域3000个常用单词和短语;
(二) 常用句型的基本语序、结构;
(三) 各种时、体的形式及其意义;
(四) 各种从句的构成及其意义;
十九、职业素养
(一) 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;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;
(二) 知识产权、著作权等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,知识产权、著作权等权益保护的常规方法和措施;
(三) 团队协作的意义和重要性;形成团队的几要素;优秀团队成员所具备的几要素;
(四) 团队协作中五种机能障碍的排除方式。